【资料图】
许多人习以为常的认为,相比当下的通俗大众文化,京剧等具有一定年纪的戏剧艺术必然被归类于带有神秘感、对普罗大众具有一定门槛的高雅艺术。殊不知,在230多年前京剧诞生之初,它亦是当时大众流行文化的代表。
一方面,随着时移世易,高雅与通俗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于某种文化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艺术虽然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辉煌,但它本身并不能作为物质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因此艺术家也需要融入商业社会,在保持内核的同时推陈出新,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比如 18 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渐商业化,从海顿到莫扎特等作品,大部分都是当时各大音乐厅和各种组织的私人委约作品。正是这样,才使音乐成为一种平民化的娱乐活动,使无数乐谱流通和传承,避免了将音乐家的作品陷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因此,我们不应照本宣科式地把京剧与其他传统艺术简单复刻成单纯的文化形式,而是应该通过商业,挖掘出传统文化自身的内在态度。当文化通过商业转化为一种态度后,它自然能够获得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的认同。
报名身份审核,请扫二维码,仅限20席
关于《生生不息》线下闭门系列沙龙
《生生不息》是《中欧商业评论》旗下闭门沙龙,融合 “生意、生命、生活”三条话题主线,以“思想、思享、私享”为核心主旨,结合时下商业文化主题深入探讨,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生命有限”的当下,为来宾奉上富有价 值与品位的灼见。